
《绿城晨曦》冯迎摄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生命的象征,带给人无限生机和希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总书记的号召响彻大地。201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部署,乘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的东风,我市以新一轮绿化阳江大行动为主抓手,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着力点,全面启动绿色引擎,大力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经过不懈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交出阶段性答卷:义务植树尽责率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逾5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38平方米;森林进城、环村、上路、依水的城乡绿化格局形成;19个村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4个镇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建成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一幅“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发展美丽画卷正在漠阳大地上徐徐展开。 三月,草长莺飞,一个将绿唤醒的季节,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如约而至。植树造林正深入城市的骨髓,越来越多的市民将植树作为个人的使命。植树,成为许多人的低碳生活方式;植树,成为许多人浓浓善意的表达;植树,成为许多人深埋心田的乡愁;植树,也成为社会积累的滚滚财富。 
《满城尽带黄金甲》袁丹心摄 筑牢生态屏障 市民生活更加舒心惬意
3月的鼍城处处流溢着春光,漫步其中,你便会发现,成荫的绿树与似锦的繁花把这座城市装扮得分外美丽。 “这里绿树绵延,空气清新,徒步从山脚走到山顶,目之所及绿色充盈,尤其到了花开的季节,朵朵鲜花让人忘记了烦忧,给人以美的享受。”市民叶女士对近几年金鸡岭森林公园的改造完善颇为感叹,每有闲暇之时便会约上家人或三五好友来到这里游玩一番。 公园内山坡上逾千株的黄花风铃木绵延起伏,一簇簇鹅黄色的花瓣儿,挂满了深褐色的枝头,迎春盛放……近8000亩的金鸡岭森林公园,由原来的松、桉纯林改造为现拥有50多个主要树种、10个专类园的城市“绿肺”,成为市民拥抱自然的网红打卡点。3月6日,叶女士也禁不住朋友圈的“诱惑”,前来一睹黄花风铃的美艳。“真的是太美了!”叶女士坦言,看着满眼的绿树鲜花,生活也变得舒心惬意起来。 自我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近三年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面积约30万亩,生态修复工作在山头、路边、岸沿全面铺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市启动并完成423.01公里水岸绿化美化建设任务,以及437.76公里道路绿化美化建设任务,构建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道路生态景观,实现了绿与路同时延伸,打造了贯通城乡的绿色长廊。去年底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的海陵岛神前湾红树林湿地,连年开展红树林扩种,现有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并与阳东寿长河国家湿地公园一起被例入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这标志着我市红树林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 
《婆娑绿影》莫小锋摄 建设绿色家园 绿色乡愁记忆扎根心底
植树,不仅让绿色变成了城市最鲜亮的底色,让市民更加便捷地享受造林绿化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承载着乡愁的美好记忆。 喀斯特地貌的山岭环绕,绿水长流,青砖黛瓦,古树婆娑……走进我市十大最美森林乡村——阳春市春湾镇自由村高村自然村,一派乡土田园风光如诗如画。 村道的入口,两棵有着300多年树龄的芒果树并排而立,陪伴村庄几经风霜,是高村村民回家的方向,村民称之为“夫妻树”。树木枝繁叶茂,村民们将茶余饭后的时光留在这里,拉家常,打扑克,下象棋,或躺下来闭目养神,其乐融融。每年五六月,这两颗芒果夫妻树还会产下不少芒果,馈赠村民。“小时候很多小伙伴会在大树底下嬉戏玩耍,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村民高叔至今仍记得这棵古树留给他的孩童记忆。 在高村背后的山岭,是一片有着超过600年历史的连片古树林,如今一条1.3公里长的栈道蜿蜒其中,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清晨,村民走在栈道上,欣赏着古树风貌,呼吸着新鲜空气,开启能量满满的一天。“古树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村民一直十分爱护它们。”高叔说。 创森以来,我市森林城市建设注重向镇、村延伸。去年,全市建设绿美古树乡村7条,古树公园10个,145个村庄积极开展森林村庄建设,基本实现入村有景观路、村内有小公园、围村有绿化带、村边有风景林的“四有”目标,19个村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春湾、东平、闸坡、新墟4个镇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 同时,紧密结合城市扩容提质建设工程,大力拓展城区休闲绿地建设,启动并基本完成了漠阳湖公园等全市59个新建或改造提升公园建设,满足市区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休闲需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38平方米。以森林示范园区创建为抓手,发动单位、学校、社区、工厂大力实施城市附属绿地建设,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截至去年底,通过森林城市建设,阳江已基本建成“生态安全、景观宜人、产业惠民、自然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形成了森林进城、环村、上路、依水的城乡绿化格局。 
《程村红树林》梁文栋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