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在广东医疗队以及荆州医护的救治下,小雪康复出院。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董天健 摄
3月6日上午,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5岁的年轻姑娘郭小雪出院了。捧过医护人员送来的鲜花,小雪面向媒体镜头打开一张写满字的A4纸,向钟南山院士隔空致谢。纸上写道:“钟南山院士:您好!我是小雪,今天我出院了!非常感谢您!您辛苦啦!”随后,她又回身向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些“白衣天使”都是她的战友。1个多月前,作为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护士,小雪也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不料,感染病毒,“中弹挂彩”,退出“战斗”,一度生命垂危。 不抛弃、不放弃!近1个月里,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并肩作战,远在广州的钟南山院士等专家远程会诊,将小雪从滑向危重症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小雪走出隔离病区大楼,“战友”们高兴鼓掌,“我们的小雪回来了!”大楼外,一片粉色早樱花正在盛开。 高烧:“我整个人愣住了” 在同事们眼里,小雪爱笑,干事勤快,但话不多。2019年11月,通过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小雪成了该院ICU护士。不过,她不是个“新兵”,此前已有4年的ICU工作经历。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武汉,并快速从湖北蔓延至全国。 1月20日晚,沉浸在新入职喜悦中的小雪,收看了钟南山院士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节目。“疫情与武汉有关”“有人传人现象”“有医务人员感染”,这三个论断,让小雪意识到“坏了”。但她从没敢想,自己的偶像钟南山,有朝一日会与她发生交集。 形势紧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日召开动员会,部署安排隔离病房,并号召全院医护人员投入战“疫”。没有丝毫犹豫,小雪报名请缨,“如果开隔离病房,我就进隔离病房;如果开ICU,我就进ICU”。豪言壮语,小姑娘,“真汉子”。 “我是护士,就该上,而且我年轻,没有孩子,又有经验。”小雪说起来轻描淡写。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小雪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母亲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她。但要上“战场”,父母却没有阻拦,他们也认为,这理所当然。 22日晚,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开设。30日,重症病房建立,小雪和其他25名护士一起照顾30位重症病人。 一张照片,还能看出她的孩子气:头戴着面屏、身穿防护服、紧握右拳做加油造型,防护服上写着郭小雪的名字。 穿上防护服,她已不再是孩子。 冬日里,忙得每天湿透衣背,小雪没觉得累。然而,一个不好的症状出现了,2月3日,她开始头晕、乏力,于是洗热水澡驱寒,但这没有让她觉得舒服,前胸后背开始隐隐作痛。她昏昏沉沉睡了一天,起床时,感觉身体发烫,测体温,38.5℃! “当时,我整个人愣住了”,小雪说,虽然进入隔离病房那一刻,她已做好最坏打算,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 直到2月7日,她反复发热5天,肺部CT显示感染性病变,门诊以“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将她收入医院。 这一天,小雪的妈妈哭了,她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病重:“再不行,就要插管” 病毒相当狡猾。小雪是否确诊,医生难下结论。 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病灶,这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可小雪的核酸检测又呈阴性,且2月8日后开始退烧,这些又不符合确诊标准。 “她曾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我们不敢不小心。”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段昌奉说。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小雪并没有特殊不适,既不发烧,又不咳嗽,还不胸闷、气促,核酸检测始终呈阴性,但肺部CT显示,她肺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左肺新增磨玻璃样病灶增多,2月15日,右肺也开始出现磨玻璃样病灶,范围增大、密度增强,这意味着肺泡内渗出液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原本肺部CT显示正常的黑色双肺上,白色斑点越扩越多。 2月11日,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首批队员抵达,12日,一支小分队进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8日,两支医疗力量组成的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讨论认定,小雪肺部感染考虑为新冠肺炎临床诊断普通型,要警惕其转为重型。 次日,一份临床检测报告发现了小雪身体的新变化:有病毒感染,心脏出现问题,肝脏受损。尽管核酸检测依旧是阴性,但医生基本断定,小雪应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小雪的症状马上印证了医生的判断,病情急转直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