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坚守传统祭祀, 年轻人接受鲜花祭祀等方式,有市民建议——

昨日上午,市民在花店选购祭祖鲜花。梁文栋 摄
■ 阳江日报记者/费先霞
见习记者/许 倩
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越来越多人转变旧的祭祀观念,树立新的祭祀观念,但也有不少老一辈依然坚持传统的祭祀方式。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了解他们寄托哀思的方式。
中老年坚持传统祭祀方式
“每年都会回去。”59岁的张女士是阳东新洲镇人,她告诉记者,每一年的清明节,她都和全家人回趟老家祭祖、扫墓,远在佛山的兄长一家人也会回来。
“我们一般会摆上水果、猪肉、鹅肉,焚香烧纸,洒上白酒,再燃放一挂鞭炮。”张女士说,祭祀之前,他们会请工人在先辈的墓碑周围锄草、翻新土,“每年都这样做,这也是我们对先辈们的尊重。”
每逢清明,罗先生一家就特别忙碌。“祭祖当天我们要带着金猪、烧鹅、发糕、糖果等祭品去扫墓,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罗先生说。采访中,像张女士、罗先生这样坚持传统祭祀的市民不在少数,且多为中老年。他们的祭扫方式比较传统、隆重,包括摆食物、倒酒水、敬香、烧纸等,每个步骤都要一一认真做完,不得马虎。他们虽然也会购买鲜花祭祖,但还是认为祭祀的食品和仪式不能少。
年轻人青睐绿色祭祀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祭祀观念也开始悄悄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年轻人,更青睐新潮祭祀方式。
“我们现在祭祖的方式很简单,买束鲜花和买点水果,到公墓那缅怀先辈。我觉得心意才最重要的,不会刻意追求形式的东西。”市民李先生说。去公墓祭祖的林先生说,十几年前就没有再用金猪祭祖了,现在主要是带鲜花祭祖。
除了鲜花祭祀外,记者采访发现,也有许多人通过网上祭扫、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来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90后小刘在广州工作,他告诉记者,不是每年清明节都能回家,因此他提倡更加环保的网络祭祀方式。“我觉得缅怀祖先更多应该讲究诚心,一束鲜花、一张卡片也能表达心意。买许多祭祀用品、举办得很隆重,有点浪费人力物力。”小刘说。
对于传统祭祀方式和新兴的祭祀方式,市民看法不尽相同。有市民认为,用传统方式祭祀,每次都会弄得烟雾缭绕、纸灰遍地飞,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容易引发火灾。因此,他们更提倡鲜花、植树等绿色、环保的方式祭扫。
不过,也有市民认为,清明节除了祭祀外,也是亲戚间团聚的日子,大家一起回老家走走,返璞归真,缅怀先辈,这种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网上祭祀等方式无法取代的。
“前几年,每到清明,烧纸、放鞭炮祭扫的人特别多。如今很多人的祭扫方式有了改变。现在祭扫更安静、更环保。”市民张先生说,无论以何种方式祭祀,对亲人的心意才最重要的。
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进步,鲜花、水果等环保、简约的祭祀方式越来越受市民欢迎,提倡低碳、环保的祭祀方式也是一种趋势。他表示,丰祭不如厚养。应当在亲人尚在时,多抽出些时间陪陪他们,多关心他们,尽可能地多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