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伟明认为坚持品质理念和产品创新至关重要。 西江日报记者 梁惠明 摄
占地规模虽小,但亩产却惊人,偏居广宁县横山镇高新产业园一角的广东裕丰威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裕丰威禾”),自成立至今,短短四年内产值已过亿,单位面积产值位居广宁乃至肇庆前列,2016年8月更成为了广宁首个挂牌“新三板”的企业。
“明星企业”的背后是掌舵者面对风雨的生存智慧,该公司总经理杨伟明神色坚定地表示,艰难时期,企业发展更需深练内功,“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坚持品质观念,以创新做支撑,专注做顶尖技术。”近日,记者采访他时,他如是总结企业发展壮大的秘诀。
从打工者蜕变成创业者
1997年,大学毕业的杨伟明在广州一家生产覆铜板的台企任职管理人员,2010年辗转至东莞任职。直到2012年,他的危机感开始产生:“我已经工作了十几年,职业生涯到了瓶颈期。”恰逢当时,苹果集团一个外观保护键的业务如橄榄枝般伸向他的面前。他想,为何不下海创业尝试一下呢?
2012年10月,杨伟明很快与股东陈诗国、左朝钧等人一起,在广宁成立广东裕丰威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覆铜板、粘结片和高端环保绝缘材料,以覆铜板为中心,向上以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铜箔,向下以印刷电路板垂直整合生产所需原料,使之形成产业链。杨伟明则任全职经理,成为一名独立的职业经理人。
在杨伟明的带领下,裕丰威禾在短短三年内一跃成为国内轻密度复合新材料的明星企业。2015年10月,公司获得“广东省无卤阻燃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称号,还在同年通过国家高新企业认定,成为广宁县第二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7月,裕丰威禾在“新三板”挂牌,成功进军资本市场。
坚持品质观念树立标杆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裕丰威禾很替广宁“省地方”:厂房用叠式构筑,行政办公室在厂房二楼,远看过去似乎悬挂在半空,下面则是空阔而忙碌的制作间。
公司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厂区都必须“全副武装”,穿上全包围的工作服后仅一双眼睛露在外面。台企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杨伟明,他回忆,在广州那家台企工作时,曾听到台湾总经理说:“什么叫干净?面包馒头掉地上了还可以捡起来吃才叫干净!”
作为新材料厂商,要想占领市场、赢得发展,就得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杨伟明深知这一点。“做科技产品一定要保证产品精准度。”他说,品质就是一切,所有细小的灰尘都有可能成大隐患,看不见的空间里更要加倍注意,不允许丁点灰尘落在产品上。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电子产品向轻、薄、小、高密度、多功能化发展,对材料的密度和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裕丰威禾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杨伟明介绍,公司研发的轻质复合材料密度从传统的2.1逐步到1.3再到0.8,“目前技术储备已经到了0.6,这在国内都算领先的。”杨伟明自豪地说。
创新为抓手占据市场高地
科技创新是品质的基础,少了创新寸步难行。以杨伟明为代表的18人科研团队掌握多项行业核心技术,公司还每年从销售额中拿出5%作为研发经费,仅去年就拿出500万元研究最新技术。目前,公司独立开发的无卤素低密度复合轻质材料技术已获多项发明专利,该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手机背板、高档箱包补强材料、高铁/动车车厢用装饰补强材料。
秉承着生产、研发、发展的规划,裕丰威禾还不断拓展战线,从去年4月开始全面改造生产轻密度复合新材料,并于今年投入绿色环保热塑型轻质复合材料和空心玻璃的研发制作,预计2018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
挂牌新三板后,裕丰威禾正在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我们总计划有8条生产线,现在将继续加快推进后续生产线建设,预计2018年左右完成整体项目。”杨伟明说,届时预计年上缴税收约5000万元。
“我觉得一个企业必须以诚信为本,还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要走在时代前沿,变被动为主动,做一个成长型企业。”杨伟明说。
■记者手记
与传统企业不同,裕丰威禾不刻意追求规模扩张,而是精准定位,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正如杨伟明一样,深刻地“认识自己”,认清优势,以品质为立身之本,以创新作发展基石,精益求精,才能气定神闲地说出“再没遇到资金瓶颈”这句话来,这条发展之路值得我市其他企业借鉴。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