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年”助力我市大招商招大商 12个招商小组突出产业招商 实施精致跟踪服务
西江日报
核心提示: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以引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树立亲商扶商的重商理念,紧紧扭住招商引资“生命线”。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以引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树立亲商扶商的重商理念,紧紧扭住招商引资“生命线”。
今年,我市将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积极搭建多元化招商平台,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严格落实招商责任,突出产业招商,瞄准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筑好巢,引金凤,促发展。
●引得金凤来 共谋新发展
去年引资702.48亿元 超20亿元项目7个
我市招商引资的招牌活动“肇庆金秋”去年揽金603.6亿元,吸引54宗投资项目签约,项目涵盖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房地产加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为我市大招商、招大商工作呈献了一份优异“成绩单”。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生命线”,集全市之智,合全市之力,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启了新局面。据统计,2016年,全市新引进合同项目共175宗,计划投资总额约702.48亿元;跟进在谈项目共191宗,计划投资总额约1323.23亿元。不仅在数量上取得新成效,在项目质量上也有所突破。去年,全市共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7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近年,我市引进的大项目、大企业,纷纷加快落户,逐渐壮大,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能量、新动力。
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大文化旅游城、首期投资60亿元的新能源动力产业小镇、投资30亿元的中电新能源汽车等大项目,均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奠基动工。2015年引进、总投资规模超100亿元的启迪环保科技城(肇庆)项目,已落户肇庆新区并加快建设。该项目将为我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起到有力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继续筑好巢 全市大招商
主要领导率先垂范 完善招商政策
近年我市招商引资取得喜人成效,得益于我市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政策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的多个方面,为项目落户和发展“筑好巢”。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招商引资率先垂范,带头开展了一系列层次高、影响大、成效好的招商引资活动,对接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京东集团等重大项目。其他市领导也亲自参与项目谋划、亲自带队招商,形成示范。
在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方面,我市制定了《肇庆市招商委员会工作方案》,对每个招商小组下达了招商引资任务,有效激发招商队伍的活力。同时,出台《肇庆市招商引资鼓励暂行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全民招商氛围。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为此,我市大力实施实施西江人才计划“1+10+N”政策,着力引进我市急需的“高精尖缺”四类型人才,为企业落户发展解决人才顾虑。
去年,“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这一我市招商引资“招牌”在来到第14个年头的时候,首次以“2+2+1”形式举办。“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暨‘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首届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联合招商推介会暨西江绿色发展论坛”、肇庆市招才引智活动,为我市瞄准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开展招商,搭建了更广阔平台,进一步宣传推介了肇庆,储备了一批优质客商资源。
●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
12个招商小组精致招商跟踪服务
据悉,市委、市政府今年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坚决打赢招商引资翻身仗,为我市实施追赶型发展和加快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我市工业发展“366”工程,根据不同产业类型设置的12个招商小组,将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招商,并提供精准服务,加快项目落地。我市将坚持工业优先,突出主导产业招商,强化对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的招商,加快做大经济增量的同时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我市今年将积极推进“人才+技术+产业”的融合招才引智模式,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求,着力新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实现“引资”与“引智”的双向共赢发展。
我市交通、区位、产业布局和政策扶持等优势日益明显,吸引了企业将发展目光投向肇庆。此时,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尤为重要。为此,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的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定期协调解决全市重大招商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推动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投产达效。各项目引进单位和项目落户地安排专人做好项目从签约落户到动工投产“一条龙”跟踪服务,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动工率和投产率。
我市相关部门也会对签约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动工率的跟踪督查,建立内部和市内媒体定期通报机制,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一月一统计、一月一通报”的跟踪督查制度。
此外,我市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全面推行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权责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单改革”,为企业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和便利服务。
西江日报记者 伍欣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