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捐赠清代石碑碑文告示爱护城墙博物馆呼吁市民捐赠文物为复兴府城文化出力
西江日报
核心提示: 日前,市博物馆文物科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块石碑,根据所刻文字,这是清代光绪年间,古端州官府立在城墙边,呼吁当时群众爱护城墙上水利设施的告示,“这说明了端州官民在130多年前,就十分重视宋城墙维护工作。”市博物馆副馆长程茵告诉记者。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石碑内容,石碑表面虽有日晒斑迹,但文字依旧清晰。 西江日报记者 伍欣琦 摄 西江日报讯(记者 伍欣琦) 日前,市博物馆文物科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块石碑,根据所刻文字,这是清代光绪年间,古端州官府立在城墙边,呼吁当时群众爱护城墙上水利设施的告示,“这说明了端州官民在130多年前,就十分重视宋城墙维护工作。”市博物馆副馆长程茵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石碑边缘虽有磕损,但大部分文字保留清晰。据市博物馆文物科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光绪十二年告示碑”,是前段时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府城保护和复兴项目进行走访调查时,一位居住在城墙边的70多岁的冯先生主动捐赠的,“冯伯在40多年前建房时挖地基发现这块石碑,但当时不知道如何处理,便保存至今,他希望这块石碑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便无偿捐赠出来。” 该石碑长50.5厘米、宽35厘米、厚3.2厘米,刻有440字。据碑文记载,清代光绪十二年,城墙一处窦口被疏通,受到群众赞赏,但“窦穴虽通,窦墙多漏”,因此希望居民“不得堆积粪草,永清沟途,从此一劳永逸,居民万年永赖”。碑文还提到,东窦一处土地给负责维护的东窦夫种植农作物为生,其他人不得任意霸占阻扰,否则“扭禀送案”。 程茵表示,从这块石碑可以知道当时官府对城墙维护的重视,它也为了解古端州社会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了解,在推进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过程中,我市发出了民间文物捐赠的倡议。热心的市民不止冯伯,至今,市博物馆共收到21件市民捐赠的历史文物,包括石碑、白土窑、陶瓷等,对于研究和展现端州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程茵表示,市博物馆将对这些捐赠文物进行保护和研究,将来可能在博物馆新馆或者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中展出。她还表示,市民除了可以捐赠展现我市历史风貌的建筑构件、文物藏品、文献证件外,还可以捐赠肇庆区域尤其是府城历史风貌的图文、照片、音像资料等实物,或者提供文物线索,“这些文物资料对我们研究府城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都可以为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名城的优秀文化出一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