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林主任,有一个说法,中医是个“慢郎中”,中医究竟在危重症的时候发挥怎么样的作用,能否举一些实例来谈一谈?谢谢。 林琳:我们说中医是“慢郎中”,实际上中医不但治慢病,它也治急性疾病,且在许多危急重疾病的救治上起到很重要的治疗作用。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主要是治昏迷,意识不清。紫雪丹治疗高热,这也是急重病。至宝丹治疗一些严重意识不清的病人。总的来说,中医药运用在危重疾病治疗方面,临床上是经常可以见到的。除了中药之外,针刺十宣穴放血治疗高热、晕厥等,这些都是在临床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用中医药来救治一些危重的疾病。 曾经有一个案例,我在中山市中医院看见一个病人,当时是恶性肿瘤,另外有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病人那天已经比较严重了,家人基本上想放弃了,已经没有什么办法。我们就急着赶去中山会诊这个病人。他当时意识不太清楚,另外烦躁不安,循衣摸床,已经两三天吃不下东西,大便不通畅,一看就是一种痰热蒙蔽的证候,从中医来说是使用安宫牛黄丸适应症,当时已经夜间很晚了,问他家里面有没有这个药,他说有,嘱先吃一粒安宫牛黄丸,第二天再吃汤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我回到广州,第二天上午就收到病人家属的信息,说病人上午他神志很好,精神很好,对答清晰,而且提出要吃饭,家人非常地高兴。这个病人从意识模糊危重症的状态,经过中医药的治疗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后续通过中西医结合,病人好转出院。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疾病方面的案例是比比皆是,是非常多的。 再举一个例子,在治疗疫病方面我们也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我们也是中西医结合,救治了不少危重症的患者。当时5月3日(2003年),香港医院管理局邀请我和杨志敏教授到香港参与非典病人的救治工作。当时我们到香港,救治的病人很多都是ICU的病人,当然后期还参加了一些康复期病人的治疗,都是非常严重的,我们都积极辩证进行治疗,跟西医密切配合,结果有一批病人的反映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说,在非典的治疗也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危重疑难疾病特别是疫病的疗效。我们在香港治疗的这批病人,最后通过第三方来进行配比统计分析,最后的结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激素的使用量和激素的使用时间是明显少于纯西医治疗组的,这说明中医药在治疗危重疾病方面是有它的作用。现在在临床上,比如说广东省中医药和中医系统各大医院,都开展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疾病的一些临床救治工作,比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还有呼吸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脱机困难、心力衰竭等重症疾病,我们都融入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感觉中医不但治疗慢病和预防疾病,在危重症治疗方面也是有它的作用。谢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请问陈宁主任,网络上也流行非常多的中药预防方,在疫情期间,对于广大市民如何强身健体、提高抵抗力,中医有什么建议?给群众支支招。 陈宁:中医药是整体和系统医学,讲求“天人合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早就被大众熟悉。因此,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中医早就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病方法。 《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温疫论》说:“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所以我们在疫情期间,首先要遵循政府推出有关个人卫生方面的防控指引,避免疫气入侵,同时要固护正气,增强免疫力,在这里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一是吃。春夏养阳,根据自己的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也不能乱吃,微信上太多药方了,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中药汤剂或药膳进行调理,增强体质。中医的核心是辨证施治,你是什么体质就吃什么,所以一定不能乱吃。广东的群众可以留意我省治未病专家制定的《广东省2020年冬春季节中医药扶正固本养生保健指引》,上面的介绍很详细,大家可以看一看具体的指引。 二是穿。老话有“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的说法,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不是只是添衣服,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都是重要的地方,我们要护好它。 三是动。中医学有“动则不衰”之说,运动锻炼可提高机体代谢,增进机体抵御外邪能力,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影响,大家都宅在家里,宅在家里也要动,可以做八段锦、太极拳等,还是要动,在家躺在沙发上不动也不行。 四是宽。要做到心宽,《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疫情期间,居家时间久了,大家心情不免有点焦躁,但我觉得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情,你心态好了,就能睡得好了,心态与睡眠这两者都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心态好了,睡眠自然会好。心情、睡眠不好,免疫力就低,免疫力一低,它就易染病。我们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耳穴埋豆,艾灸,针灸等改善睡眠,稳定情绪。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