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 官方微信
    粤西在线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添加方式:
    一、搜索添加微信号(yxzx111com)
    二、扫描左侧二维码
  • 焦点热门杂谈 秀场大杂烩美食吧
  • 护肤二手房车友会 摄影者彩妆美体
  • 爱旅游爱文艺投资人 口述婚姻家庭情感汇
  • 二手房租房求职 招聘二手交友
  • 查看: 1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关注] 【三江纪事】苏杰文曾仲华的爱情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11:3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浮日报 黎雅欣


    摘要:在云安区镇安镇石坳村乡道旁,有一栋颇有历史气息的两层房子,它那造型别致的装饰、带有少许西式风格的门窗和护栏,无不彰显出房子主人过去的显赫,更埋藏了一段传奇故事。石坳村支书苏其民告诉记者,这是该村名人苏杰文的故居,他和他的妻子曾仲华一生有着传奇般的故事,但又历尽坎坷……



    苏杰文曾仲华的爱情故事



    云浮日报讯 (见习记者 何玮珊 通讯员 黄伟强 黄美莲)在云安区镇安镇石坳村乡道旁,有一栋颇有历史气息的两层房子,它那造型别致的装饰、带有少许西式风格的门窗和护栏,无不彰显出房子主人过去的显赫,更埋藏了一段传奇故事。石坳村支书苏其民告诉记者,这是该村名人苏杰文的故居,他和他的妻子曾仲华一生有着传奇般的故事,但又历尽坎坷……
    曾赴日留学任云中第15任校长

    记者一行穿越农田、绕过大山,经过几十里的路程来到石坳村。故事似乎和这里的道路一样的曲折,不容易被发现却又值得探究。苏其民说,知道苏杰文一家事情的人已随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少。记者了解到,苏杰文的父亲是一名生意人,是村中的经商大户,家境富裕。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加上苏杰文的聪慧,使得他从读书到工作的经历都不那么平凡。
    苏杰文出生于1908年,云浮县红豆乡(今云安区镇安镇)石坳村人。青少年时期,苏杰文先后就读于镇安超明高级小学、云浮中学(1928年)。19327月于省立七中(今肇庆中学)高中毕业。19329月考进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系,19365月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留学两年。1938年回国,到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报到,被分配到江津编译馆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杰文回到云浮,曾担任过云浮县红豆乡乡长、县参议员等职。19472月至7月,任云浮中学第15任校长;19479月,任中国国民党云浮县党部监察委员;1948年冬赴香港任教,直至1955年在港病逝。
    苏杰文在担任云中校长期间,从本县和外地延聘了十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任教。如叶钧才先生,他辞去西区中学校长之职来云中就任教务主任兼初三乙班导师,还有英语老师徐维瀚(南盛北村人)、吕开文(番禺人)、宋学藻(鹤山人)。当时云浮中学高、初中一共才9个班,可算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亦不乏具有思想进步者,如毕业于桂林艺专的彭玉琛老师(广西平南人),他组织应届高、初中毕业班学生课余排练曹禺先生名著、大型话剧《雷雨》。他们在一区公所(今烈士纪念馆)和马坪民众讲台一连演了许多天,观者如潮,云城及四乡都被轰动。苏杰文虽未直接参加演出,然其力排纷扰,为筹借服装、道具,联系演出场地而各方奔走,使演出得以顺利进行。然此举为国民党云浮当局所忌,苏杰文仅任一学期即去职,或与此事有关。
    苏杰文生前擅长摄影,也许正因为这个爱好,才得以把当时他和他爱人的宝贵回忆封存在照片里。他爱人曾仲华是个有着传奇经历的才华女子,与苏杰文的结合,可谓是才子佳人的组合。
    坎坷一生的才华女子

    苏杰文的家境不差,他的妻子曾仲华背景更是非同一般。曾仲华出生于1912年,江西九江人,她的母亲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陈果夫的佣人。由于曾仲华自幼聪明伶俐,深得陈果夫喜爱,于是便收她为义女,并加以悉心栽培,供书教学。曾仲华在陈府逐渐长大,出落得楚楚动人,颇有大家闺秀风范。
    1932年至1936年间,曾仲华就读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本科(1986年暨南大学给予曾仲华补发毕业证书,时任校长梁灵光),是暨南大学首批女子排球队员,与苏杰文是大学同学。曾仲华与苏杰文的凄美爱情故事也正是从这里慢慢展开。
    曾仲华、苏杰文的婚礼据说十分热烈隆重,曾轰动一时。抗战胜利后,曾仲华随丈夫苏杰文回到了故乡云浮,1947年至1949年在云浮中学任教。苏杰文出任云浮中学校长前后,曾仲华在该校任教员,主要教英语。那一段时光是曾仲华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他们夫唱妇随,教书育人。可惜,美好的时光却非常短暂,1948年冬,在云浮工作仅仅两年的苏杰文受朋友所邀赴香港任教,年轻的曾仲华只好带着年幼的孩子留在云浮。丈夫去香港后,曾仲华开始了坎坷不平的人生。
    苏杰文于1955年在香港病逝,终年46岁。上世纪50年代的“土改”运动的斗地主,让知书识礼的曾仲华饱受批斗之苦。所幸的是因她一向与人为善,才在批斗后得以活命。年轻守寡,孩子尚幼,被划为“地主婆”,曾仲华的人生跌至低谷。她带着儿子回到了石坳村居住。从此,昔日的才女,身家显赫的陈果夫义女,那些曾经的光环统统被“地主婆”所代替。无数个夜晚,曾仲华偷偷拿出她和苏杰文的照片凝视,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她都尝遍,她只有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成人。
    在石坳村苏杰文故居旁,是一间名为“定安商店”的小卖部,定安是他们儿子的名字,村中人对曾仲华的认识更多是存留在这部分。曾仲华曾资助过名为阿星的村民,当年阿星考上云浮中学读书时,每次从家里回学校,路经小卖部,曾仲华老人总会往他手里塞些钱,让他买学习用品及用作生活开支,可见曾仲华不但是一名才华女子,更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
    “文化大革命”后的上世纪70年代,云浮中学邀请曾仲华回校教英语,但此时她已无法站上讲台授课,弯腰驼背的她,站着也感到极其痛苦。命运对曾仲华这个美丽女子如此不公,幸而却给了她平静幸福的晚年,她儿子在村里开了间小卖部,她含饴弄孙,操持家务,一家人虽然不算大富大贵,却也和睦融洽。
    八十高龄仍翩若惊鸿
    记者翻看苏杰文与曾仲华昔日的美好照片,甜蜜美满的结婚照、其乐融融的家庭照、气宇轩昂的毕业照……还有曾仲华昔日与闺蜜的游玩记录,尽管岁月风蚀了年轮,但也磨灭不了曾仲华的端庄美。
    1997年春天,随文史委到石坳村搜集苏杰文史料的黄美莲,曾与当时80多岁的曾仲华有过一次深入的交谈。在她的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80多岁的曾仲华看上去思维清晰,她端庄美丽的脸庞写着慈祥与豁达。她平静地向我们说起她的经历,儿子因为家庭成份问题40多岁才结婚。尽管我们都带着笔和记录本,曾仲华却执意亲手写下了自己与丈夫的姓名、出生年月,以及读书、工作单位和工作时间。她拆开一个旧利是封,在里面的白纸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尽管眼花手抖,她还是坚持写完了。也许她在写那些字时,往事电影般闪过脑海。她有点激动。我们最为诧异的是她写的最后一句话是“……屈了我一生”,笔迹有力,似乎要把内心的委屈穿透纸张。也许,她一生中会设想过许多,也许会有许多“假如”。假如她选择的不是苏杰文,假如他们留在四川,假如丈夫不去香港,假如她在丈夫去世后携子投靠娘家的亲人……太多的“假如”,让我们不由得想到“红颜薄命”这个词。
    199786日,曾仲华在云浮病逝,享年86岁。
    曾仲华的爱情故事随着她的逝去将渐渐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曾经的繁华若梦,曾经的悲欢离合,生死两茫都化作黄土。只是,那个美丽女子,她用她的坚守,她对爱情的忠贞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纵然相隔万水千山,也会天涯变咫尺;真正的爱情,是可以灵魂相守,此生不变;真正的爱情,每一刻,都值得用一辈子时光去回味。



    责任编辑:黎雅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粤西在线 ( 粤ICP备17009436号-1|粤公网安备 44090202000436号 | 热线:0668-2899308 投稿邮箱:yxzxw111@163.com

    GMT+8, 2025-2-6 14:57 , Processed in 0.071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