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url=]茂名网[/url]作者:黄超平(化州)
摘要:感受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应该走进农村,走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感受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应该走进农村,走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才能真正理解和评价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在哪里、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在哪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又是什么。 在没有真正走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前,笔者比较理想主义地认为,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应该是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下的农民丰衣足食,在自己的家乡发展生产,如依托家乡的地理位置搞种植养殖,又或是利用乡村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新农村呈现出跟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那般,好一派热闹有活力,充满幸福感的景象。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走访发现,有些新农村示范点缺少“人气”,虽然说栋栋洋房整齐划一显得富裕大气,各种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但全村几百人口却只有十多个人留守,偌大的村庄几乎看不到人影。村民是靠在外面发家致富回乡建设的,一年四季也只是春节几天有人住,与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相距甚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让村民在自己的村庄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取得丰收,而像笔者所见的空置豪华村庄,只是算得上是徒有其表的新农村,建议不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应该像笔者在茂南区山阁镇禄村所见:村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力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灌溉和养殖;村民共同致富,共同将自己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村中老人、小孩有人照料,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受惠新农村建设下的福利。
责任编辑: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