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在线

标题: “仙人洞”:待开发的特色生态旅游资源 [打印本页]

作者: 在线小编    时间: 2017-3-1 10:34
标题: “仙人洞”:待开发的特色生态旅游资源


云浮日报忠喆


摘要:前段时间,本报以《“仙人洞”寻仙记》为题,报道了在郁南县东坝镇境内发现一个天然大型溶洞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引来相关部门及不少探险爱好者前往探索、考察。




溶洞内景观奇美

云浮日报记者 罗强 区云波 特约记者 叶锦生 通讯员 李浩标

前段时间,本报以《“仙人洞”寻仙记》为题,报道了在郁南县东坝镇境内发现一个天然大型溶洞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引来相关部门及不少探险爱好者前往探索、考察。近日,记者再次来到东坝镇双凤村,详细了解该镇、村对溶洞开发的意愿,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捉山鼠“捉”出一个“仙人洞”

在双凤村村口,几名聚在一起聊天的村民主动和记者说起了“仙人洞”,据他们介绍,原来该洞的发现还颇有几分传奇的色彩。那是在几年前,一名在周带山上捉山鼠的村民,在追踪山鼠的过程中,发现山鼠跑入一处被大量巨型石头和植物所掩盖的石缝之间,沿着山鼠消失的路径爬入地底,发现岩石后面有一个仅容一人、且需卧躺才能顺利通过洞口的山洞,大胆的村民钻进洞里,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洞里别有乾坤的一幕把村民惊呆了。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重走了一次当年的发现之路,艰难地进入洞口后,一眼望去,洞内流水潺潺,钟乳、石笋、石花、云盆比比皆是。往里走,洞内的景观开始逐渐展现出来,大洞套小洞,一洞复一洞、一层复一层,洞道时而狭窄时而宽阔,最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阔之处则达400多平方米。距洞口100米处,一道巨型石瀑挂在洞中央,层层叠叠,石瀑对面堆积起塔状的钟乳石峰,洞壁上生出无数根细密的石柱,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将洞穴布置得美妙绝伦,让人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刘三姐留下一个“对歌台”

在与村民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原来双凤村、周带山还有不少的传说。相传这里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后来刘三姐离开故乡,到广西桂林一带,成就了“歌仙”美誉。至今在双凤村一带,还留下“刘三岩”、“铜鼓山”和“对歌台”等地名,与传说相呼应。记者了解到,在周带山下的根竹岩村,刘姓是大姓,全村超过一半以上的村民姓刘,村里世世代代流传刘三姐唱山歌的传说。

双凤村村干部黄金坤告诉记者,虽说传说已不可考究,但双凤村一带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的名声可是自古就有,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与人为善、和谐相处,村里主产业——蚕桑养殖也是远近闻名。同时作为生态林保护区的周带山,近年来先后发现的,有一定科考、旅游开发价值的就包括“刘三岩”、“猪肚岩”和“仙人洞”和“水帘洞”等景点。村里目前饮用的自来水还是从“水帘洞”引山水而建,水质清澈透明、甘甜可口。

保护资源,多渠道提高生态特色旅游的知名度

在与村民聊天中记者发现,当地村民对溶洞的开发、保护等方面非常支持。村民黄彩英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不少亲戚朋友、远方客人前来游览、探险,而村民在给客人们带路的同时,也会要求他们保护生态、不损坏溶洞里的环境等。“我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自己的家当然要爱护,加上镇、村干部也经常给我们宣传保护生态,等开发成旅游区后大家都会得益。”已经80岁高龄的黄彩英说。

在东坝镇政府,该镇镇委书记林烨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郁南县人大、县旅游局等组织了专业人士来东坝考察溶洞及蚕桑产业。该镇也出台一揽子计划措施,成立东坝镇生态旅游建设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的投资优惠政策,并通过举办民间艺术节、炮会等活动,积极加强与媒体、新媒体合作,多渠道宣传旅游资源,提高生态特色旅游的知名度,营造浓厚的旅游片区建设氛围。

“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内宣传,通过镇村干部、驻村干部、直联干部开展进村入户活动,让村民们充分了解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对经济发展、子孙后代利益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外联,积极引导投资商对有关的旅游资源进行规范发展规划。我们希望把东坝镇打造成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实现对连滩、南江口、河口、大湾旅游链的连接,从而形成郁南县重要的特色旅游线路之一。同时我们也欢迎有实力的投资商前来东坝考察,大家共同为东坝发展献策出力,实现双赢。”林烨说。




责任编辑:忠喆








欢迎光临 粤西在线 (https://www.yxzx111.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