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肇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东融西联、产业强市、实干兴肇”的号角,明确了“实现全面小康、建成枢纽门户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扶贫开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发展。新时期“三农”工作行动方向已指明,目标任务已明确。作为市农业局局长,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扶贫开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围绕“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绿”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促进城乡更加融合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枢纽门户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大关,如期完成全市9.7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产业强农,着力调好调优农业结构。
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在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体系结构调整上求突破、见成效。一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提升园艺、扩大冬种”的思路,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经济作物面积,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20万亩以上。按照“减猪稳鸡、发展牛羊”的方向调整畜牧结构,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与推进四大渔业养殖优势主产区,确保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5万吨以上。二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全市93.64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积极谋划推进“十三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争“十三五”末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提升到65.6%以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全市农机总动力增长3%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化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和连片水肥一体化设施基地。三是做大做强产业发展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发展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大力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做优做精,新发展省级、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5家以上,新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200家以上。四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持续提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创新农业,新培育农产品电商产业示范基地10个以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展美丽休闲乡村、广东农业公园创建活动,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快推动广东(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五是加强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紧紧扭住招商引资“生命线”,通过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围绕农业休闲观光、现代科技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产业,精心储备农业项目,瞄准珠江-西江经济带及港澳台等地区,力争引进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整体提升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二、坚持质量优农,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取向。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坚持防治并举,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执法,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一是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大力推广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力争到2020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扎实推进农业面污染源治理,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整治,减少由此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开展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清理整顿,确保年内100%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清理任务。二是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大力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标准化示范规模。加快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巩固提升镇级农产品检测站,力争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入追溯平台,努力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大力发展农业“三品一标”,鼓励申报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力争2017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8个以上、“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以上。三是提高农业风险防控水平。抓好畜禽强制免疫工作,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为重点,确保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确保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红火蚁巢、蚁群清除率达98%以上;切实加强柑桔等作物病害、疫情监控。绷紧生产安全这根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业安全生产事故。
三、坚持创新活农,着力深化推进农村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新常态下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必须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以100%确权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级落实工作责任,坚持因类施策解决确权难题,加大工作督导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17年底完成全市80%农村承包地确权任务,201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交易服务平台和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市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封开县中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三是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认真抓好“政银保”和“新农贷”项目,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杆杠作用,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大力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赠品、提标,确保今年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继续抓好全市政策性家禽、生猪和岭南特色水果保险试点工作。
四、坚持生态美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科学谋划,扎实行动,推动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实现农村更美。一是认真抓好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建设。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确保德庆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继续加快推动怀集县、广宁县省级连片示范建设工程。认真做好第四批省级连片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工作,争取2017年再增加一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项目。二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推进污水整治、推进畜禽粪便整治、推进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推进坍塌危旧房和残垣断壁及空心村整治等“五项整治”为重点,以20户以上自然村为单元,每年整治20%以上的自然村,确保到2018年山区板块80%的自然村、东南板块100%完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三是全面启动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自2017年起把全市111条省定贫困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的决策部署,积极协调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新农村示范村标准,加快推进贫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切实改善村民生活生产条件,让这些贫困村由“后队”变成“前队”,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五、坚持政策惠农,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更富。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用足用活政策,推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认真抓好农业机械购置、畜牧、渔业等各项补贴的落实,继续实施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试行办法》。积极开展惠农政策宣传,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全力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不走样,促使农民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和认定管理办法,依托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县等平台,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配合省开展培育“千名青年农场主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增强农民创收能力。三是精准实施农村脱贫攻坚。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以集中攻坚、稳定脱贫为重点,通过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劳动力就业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文化扶贫工程、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人居环境改造扶贫工程等脱贫攻坚八项工程,全面落实“1+N”扶贫政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欢迎光临 粤西在线 (https://www.yxzx111.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